旅人空間設計
    水管屋是什麼?結合創意與實用的現代建築新選擇

    水管屋是什麼?結合創意與實用的現代建築新選擇

    發布日期:

    什麼是水管屋?設計理念簡介

    水管屋的起源與定義

    水管屋(Pipe House)是一種創新型態的建築空間,主要是以大型混凝土或鋼製水管模組為主要結構,搭配簡易裝修,建構成可居住、可商用、可展覽的多功能小屋。由於其造型獨特、結構簡單且具高彈性,因此近年來在全球興起,成為節能、快速、創意建築的代表之一。

    水管屋最早起源於都市微型住宅的需求與環保建築潮流,尤其在香港、日本、台灣等高人口密度地區特別受到關注與發展,透過重新利用既有建材,不僅節省成本,也展現可持續建築的新面貌。

    水管屋設計理念:小空間、大創意

    模組化建築系統

    水管屋的核心概念是模組化設計。透過標準化的水管模組(例如直徑2.5~3米的混凝土管)進行拼接與堆疊,能夠快速搭建、靈活調整。模組之間可水平連接或垂直堆疊,形成1至2層結構,根據需求變化靈活變動。

    快建築(Fast Architecture)精神

    水管屋強調快速施工低技術門檻,相較於傳統建築需動工數月甚至數年,水管屋最快只需數日即可完成基本搭建,特別適合臨時展場、快閃市集、災區臨時住宅等使用情境。

    微型住宅與極簡主義的體現

    隨著「小而美」與「斷捨離」的居住概念興起,水管屋成為微型住宅的代表之一。簡單一管,配上床鋪、照明、空調與隔音設施,即可滿足基本生活機能,充分體現極簡生活的設計哲學。

    水管屋的設計元素與功能特點

    高辨識度的外觀美學

    圓柱形管體本身即具有強烈的造型感,不需過多裝飾,即可塑造現代感與工業風格的建築語彙,深受年輕族群與文青喜愛。

    良好的環境融合力

    由於體積小、基礎需求低,水管屋能靈活設置於山區、海邊、田野或都市空地,不易破壞原有生態景觀,能達成與自然共生的環境理念。

    多樣化的應用場域

    水管屋不僅適合作為個人微住宅,也常見於:

    • 青年旅館、背包客棧
    • 咖啡館、文創商店
    • 市集貨櫃屋搭配設計
    • 戶外露營區住宿模組
    • 公園裝置藝術與資訊站

    水管屋與永續建築的關係

    回收建材再利用

    許多水管屋使用報廢或剩餘的工業用管道,透過翻修再利用,不僅降低建築成本,也符合循環經濟與減廢理念。

    節能降耗的設計思維

    由於空間較小,水管屋在冷暖氣、照明與用水方面均有較低的能耗負擔;搭配太陽能板、雨水回收系統或自然通風設計,更可進一步提升節能效益。

    建造水管屋需注意哪些事項?

    法規與土地使用規範

    水管屋建置前需確定所在地區的建築法規、土地分區是否允許使用臨時建物或微型住宅,以避免違章疑慮。

    空間配置與設備整合

    由於管體空間有限,必須精準規劃傢俱配置與收納設計,常採用客製傢俱、摺疊設備、隱藏式收納等設計。

    隔熱與防潮處理

    混凝土或鋼材本身的導熱性高,易造成室內悶熱,應加裝隔熱層、遮陽設施與空氣對流系統,確保住用舒適。

    水管屋的未來發展趨勢

    與觀光產業結合

    台灣已有不少露營區與特色民宿導入水管屋概念,未來也有望與地方創生、文化旅遊及在地農業結合,創造更多元的體驗經濟模式。

    智慧化與模組科技整合

    隨著智慧建築技術進步,未來的水管屋可望導入IoT物聯網裝置,如智慧鎖、環境感測器、能源監控等,讓小空間也能享有智慧化管理。

     

    水管屋的優缺點分析

    水管屋是什麼?快速了解這種新興住宅形式

    水管屋,又被稱為「管狀屋」或「水泥管屋」,是一種利用大型水泥管、鋼管或其他工業用管材作為住宅結構的建築方式。這種創新形式最早源自於對空間、預算及永續性的重新思考,在全球各地逐漸興起,尤其受到年輕人與設計師的喜愛。

    水管屋的主要優點

    1. 成本較低,適合預算有限者

    水管屋的一大特色是建築成本低廉。由於使用現成的工業管材為主結構,省去了傳統房屋的基礎工程和複雜的支架施工,整體預算可有效控制,適合小資族、露營地業者、藝術村開發等使用場景。

    2. 建造快速、施工簡便

    相較於傳統建築,水管屋的建設流程較短,可預製後直接運輸至現場組裝。許多案例在數天內即可完成基本組裝,省去繁瑣的工期,大幅降低人力與時間成本。

    3. 外型新穎,具有高度辨識度

    水管屋的外觀設計獨特,圓柱體造型本身就充滿現代感與藝術氛圍。搭配創意裝潢與彩繪設計,更能展現個人風格與空間美學,非常適合民宿、網美打卡景點或展演空間使用。

    4. 空間彈性高,模組化擴建方便

    多數水管屋採用模組化設計,可依需求調整長度、數量或層次,方便未來擴建、改造或移動。這樣的靈活性對於臨時住宅、災難應變空間或偏遠區域使用特別有利。

    水管屋的潛在缺點

    1. 空間狹小,適用範圍有限

    水管屋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結構,內部可用空間有限,對於有家庭成員、需收納空間者來說較為不便。不適合長期居住或多人同住。

    2. 隔熱與通風效果有限

    因結構材質大多為水泥或鋼鐵,容易吸熱導冷,夏天悶熱、冬天寒冷,需加裝隔熱材料與通風設備以改善居住舒適度,這也會增加後續成本。

    3. 法規限制與地點選擇受限

    部分地區對於水管屋的用途與設置位置有嚴格規定,可能需要申請臨時建築許可或營建申報。不當設置可能違反土地使用規定,購地與使用前須特別留意。

    4. 裝潢與管線配置困難

    由於內部空間為曲面結構,與傳統直角牆面不同,安裝傢俱、牆面裝飾與水電線路設計需特別調整,施工難度較高,也會影響裝潢預算與整體規劃。

    適合哪些族群與用途?

    水管屋特別適合以下類型使用者與應用場景:

    • 民宿經營者:吸引旅客目光、創造打卡亮點。
    • 青年創業者:低成本創建辦公空間或工作室。
    • 建築設計師或藝術家:展示創作與創新理念的平台。
    • 露營地與度假村:快速擴建住宿設施、提升體驗感。

     

    台灣水管屋的發展與案例介紹

    水管屋在台灣的興起背景

    隨著空間成本攀升、永續建築意識抬頭,水管屋這類創新型住宅在台灣逐漸受到關注。透過重新利用大型水泥管、鋼管等工業材料打造住宅空間,不僅實現低成本、高效率的建築目標,也回應了現代人對簡約生活與環境友善的期待。

    台灣的水管屋起初多見於觀光用途,如特色民宿、露營區住宿單元,近年更拓展至展覽空間、臨時設施與創意商業應用,成為建築設計與文化行銷的新亮點。

    台灣水管屋的設計特色與技術演進

    1. 結構模組化,靈活應用多元場景

    多數水管屋採用模組設計,便於快速組裝與移動。透過模塊串接與堆疊,可打造單人住屋、雙人小宅,甚至擴建成小型社區或園區。

    2. 材料再利用,落實綠建築理念

    使用廢棄或剩餘的水泥管作為屋體,不僅減少建材浪費,也體現環保思維。部分業者進一步結合太陽能板、雨水回收等系統,提升整體永續性。

    3. 空間創意運用,突破視覺想像

    雖然空間有限,但台灣建築師與設計團隊善於透過窗景、傢俱配置、燈光設計提升空間感,讓水管屋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現代感與藝術氣息。

    台灣代表性水管屋案例介紹

    案例一:新北淡水「陽光水管屋民宿」

    位於淡水區的「陽光水管屋民宿」為台灣最早的商業化水管屋之一,採用橘紅色水泥管設計,內部設有冷氣、床舖與簡易衛浴,適合兩人入住。外觀造型吸睛,常登上社群媒體,吸引大量背包客與情侶前往。

    案例二:台中「好好聚落」藝術展場

    好好聚落結合水管屋作為展覽空間與藝術創作基地,打造極具設計感的創作園區。水管屋在此成為藝術家工作室與展示空間,不僅可居住,更融入社區文化交流,為台灣水管屋注入文創能量。

    案例三:嘉義阿里山「山中小徑 Glamping 水管屋」

    在阿里山山區,業者將水管屋應用於豪華露營(Glamping)服務,內部裝潢溫馨舒適,外部配置透明天窗可觀星,吸引都市遊客體驗自然生活與新型住宿方式。

    案例四:苗栗「水管屋咖啡館」

    這家結合水管屋設計的咖啡館以圓形屋體打造獨立包廂座位,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。業者巧妙運用水管屋作為主題建築,提升品牌辨識度與商業價值。

    水管屋在台灣面臨的挑戰與機會

    挑戰:

    • 法規限制:臨時建築與特殊構造物在各縣市仍受限,需申請相關使用許可。
    • 氣候適應:台灣氣候濕熱,水管屋需良好通風與隔熱設計,才能提升居住舒適度。
    • 大眾接受度:部分民眾仍對「管狀屋」有刻板印象,需透過設計與行銷改善形象。

    機會:

    • 觀光與露營市場潛力大:搭配地方觀光資源,水管屋可作為特色住宿或休憩空間,有助提升地方經濟。
    • 綠建築與模組建築的趨勢:水管屋符應低碳、快速建置與可重複利用的趨勢,具備長期發展潛力。

     

    水管屋適合哪些族群?

    什麼是水管屋?簡介這種新型建築形式

    水管屋,顧名思義是以大型水泥管、鋼管或其他圓筒型結構作為主要建材所打造的微型住宅。這種建築類型因施工快速、成本低廉、風格獨特而受到關注,不僅出現在國際的極簡住宅風潮中,在台灣也逐漸出現於民宿、露營區、商業空間等場域。

    然而水管屋的空間配置與建材選擇都與傳統建築不同,因此特別適合某些特定族群或使用情境。接下來,我們將深入探討水管屋究竟適合哪些人。

    1. 小資族群:預算有限、重視實用性

    對於剛踏入職場、預算不高但想擁有獨立空間的年輕人來說,水管屋是一個相當有吸引力的選項。由於水管屋的材料成本較低,建築施工又迅速,整體花費遠低於一般房屋,甚至可做為自地自建的第一步。

    此外,水管屋的空間規劃簡單實用,對於只需基本生活空間(如睡眠、簡易炊煮)的單身族來說,足以應付日常需求。

    2. 露營與旅遊愛好者:體驗感與便利性兼具

    隨著台灣露營風潮興起,越來越多露營區選擇建置水管屋作為「豪華露營(Glamping)」的住宿選擇。這類小屋不需搭帳、可遮風避雨,內裝經簡單設計即可提供舒適住宿體驗,深受旅客歡迎。

    水管屋也常出現在風景區、森林遊樂區或特色觀光園區,提供旅人一夜好眠的創意住宿新選擇。

    3. 民宿經營者與地方創生團隊

    民宿業者尋求差異化經營時,水管屋因其吸睛的圓形造型與模組化結構,成為極佳選項。其低成本優勢也讓業者能快速擴建房間數,並以「特色建築」作為網路行銷亮點,吸引愛拍照、打卡的年輕客群。

    此外,許多地方創生團隊也運用水管屋作為藝術展館、創作者工作坊或旅客服務中心,藉此打造「新風貌」的在地文化場景。

    4. 自由工作者與創意人:個人化空間設計靈活

    對於藝術創作者、手作職人、內容創作者等自由接案者來說,水管屋是一個能結合「工作」與「生活」的理想空間。其外觀可依個人風格客製化,內部也能自由設計為工作室、錄音室、剪輯空間等用途。

    在郊區或自然環境中配置水管屋,創作者能在安靜且富靈感的空間中專注創作,享受生活與工作的平衡。

    5. 創業初期者與展覽空間需求者

    初創團隊或小規模品牌,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可考慮將水管屋作為臨時辦公室、展示攤位或快閃店面。圓柱型結構不僅吸引目光,也便於品牌塑造風格與故事。

    例如:市集攤位、水岸活動空間、校園創業展都可見水管屋被運用為創新展場,展現強烈的視覺與商業辨識度。

    6. 環保主義者與簡樸生活實踐者

    水管屋常與「綠建築」、「低碳生活」連結,是許多實踐極簡主義或追求環境永續者的理想選擇。透過回收材料建構、簡約生活配置,水管屋鼓勵人們放下過度消費,回歸生活本質。

    尤其在推動「可移動住宅」、「小屋運動」的倡議中,水管屋具備象徵意義,是現代人反思空間價值的重要建築實驗。

    小結:誰最適合選擇水管屋?

    適合族群

    適用場景

    優勢亮點

    小資族

    獨立生活起步

    成本低、快速建成

    旅遊愛好者

    特色住宿體驗

    舒適又有趣

    民宿經營者

    商業差異化

    行銷吸睛、好管理

    創作職人

    個人工作室

    空間自由、風格化

    創業團隊

    快閃展場

    搶眼、彈性運用

    簡樸主義者

    環保生活場域

    符合綠建築理念

     

    水管屋的施工與設計注意事項

    為何選擇水管屋?兼具創意與實用的建築新選項

    水管屋是近年來在台灣與國際間快速興起的創新建築型態,主體結構多為大型水泥管、鋼管或玻璃纖維管,外型簡約卻極具視覺衝擊,常見於特色民宿、露營區、快閃空間與創意辦公場域。

    雖然水管屋擁有施工快速、成本低與模組化彈性高的優點,但若未妥善規劃設計與施工流程,仍可能出現居住不舒適、結構不穩或法規問題。本文將針對「水管屋的施工與設計注意事項」做出全面分析,協助有意建置者避免常見陷阱。

    一、選址與地基設置:基礎穩固是首要條件

    1. 選址須考量地形與法規

    水管屋雖為輕量建築,但仍需選擇穩定不易積水的地點,避免山坡地或排水不良的地段,尤其台灣多雨,選址不當將影響居住安全。

    此外,部分縣市針對臨時建物與特殊構造設有使用年限、容許面積與申報規定,建置前務必諮詢當地建管單位。

    2. 地基設計不可忽略

    雖然水管屋可直接架設於地面,但為避免因地震或積水導致傾斜、沉陷,建議使用以下地基設計方式:

    • 水泥墩:簡易、快速,適合臨時性設施。
    • 基樁與鋼板基座:適合長期使用,穩定性高。
    • 加裝排水設施:如碎石墊層、導水管道,有助保持乾燥。

    二、隔熱、通風與防潮設計:居住舒適的關鍵

    1. 隔熱措施需加強

    由於水管屋材質通常為混凝土或金屬,導熱快,夏天易悶熱。建議:

    • 屋頂加裝隔熱板或遮陽棚
    • 牆體內部加設隔熱棉或氣泡板
    • 外牆塗佈反射漆或熱反遮陽膜

    2. 通風設計不可少

    圓筒形空間若通風不足,容易濕氣累積與空氣不流通。設計上建議:

    • 兩端開窗形成對流
    • 安裝小型抽風機或換氣扇
    • 設置可開式天窗加強氣流循環

    3. 防潮處理要到位

    水管屋底部與牆體若長期受潮,可能造成黴菌、結構損壞。建議:

    • 底部加設防水膜
    • 內牆塗上防水塗料
    • 使用防潮建材,如 PVC 地板、矽酸鈣板

    三、內部空間配置與裝修建議

    1. 空間有限需高度整合

    水管屋平均直徑約 2.5~3 公尺,長度 5~6 公尺。為有效利用空間,可採用:

    • 多功能家具(如沙發床、折疊桌)
    • 嵌入式收納櫃
    • 牆面式照明與吊掛式置物

    2. 電線管線需提前預留

    由於牆體為圓形結構,不易事後穿管,因此建議在施工前就整合水電配置與燈具管線,包含:

    • 電源插座預留點
    • 冷氣管道與排水管設計
    • 緊急照明與煙霧偵測器設置

    3. 室內裝潢風格與功能平衡

    圓形空間易產生壓迫感,建議使用淺色系牆面、鏡面裝飾與間接照明以放大視覺空間。此外,適當結合木質、鐵件、植物元素也能提升居住質感與親切度。

    四、模組化與擴充性規劃

    水管屋的最大優勢之一是模組化。若預期未來會擴充使用規模,可預先設計:

    • 對接式模組結構:方便日後串接其他單元
    • 獨立衛浴模組與廚房模組
    • 上下堆疊或階梯式配置

    五、法規與安全檢查不可忽略

    即使水管屋多數為臨時建物,仍建議依據《建築法》或《臨時建築管理辦法》進行申報,並確保:

    • 結構安全性經過設計認證
    • 緊急逃生口與通風口設計合理
    • 滅火器、煙霧警報器等設備齊備

     

    水管屋常見問題 Q&A

    探索水管屋:創意建築的新選擇

    水管屋是以大型水泥管、鋼管或其他圓筒型材質打造的小型住宅或空間單元,因其造型新穎、建造迅速且具模組化優勢,廣受青年、露營業者與創意設計圈青睞。然而,許多人對這種非傳統建築仍存有不少疑問。以下整理出常見問題與解答,幫助你全面了解水管屋的特色與實用性。


    Q1:水管屋可以合法居住嗎?

    A:視地區法規而定。

    在台灣,水管屋多屬臨時性或特殊構造建築,若要長期居住,需符合地方建築管理規範。通常建置在私人土地、農牧用地或露營區較易申請許可。建議事前向建築師或建管單位確認可否設置與相關限制,以免觸法。


    Q2:水管屋會不會很熱或很冷?

    A:需做好隔熱與通風設計才能舒適居住。

    由於水泥與金屬導熱性強,若未處理會在夏季悶熱、冬季寒冷。常見的解決方案包括:

    • 安裝遮陽棚或綠化外牆
    • 牆體內側加設隔熱棉
    • 開設通風窗並加裝排風扇
    • 使用節能冷暖氣機具

    只要處理得當,水管屋亦可達到與一般住宅相當的舒適度。


    Q3:一間水管屋可以住幾個人?

    A:通常適合 1~2 人短期居住。

    一般常見的水管屋直徑約 2.5~3 公尺、長度約 5~6 公尺,適合當作單人房或情侶套房。若需多人同住,建議結合多管模組或搭配共用空間(如廚房、衛浴模組)使用,提升實用性與舒適度。


    Q4:水管屋的壽命有多久?

    A:視使用材質與保養情況而異。

    若使用高品質的鋼筋混凝土管或防鏽處理鋼管,且定期保養,水管屋的壽命可達 20~30 年以上。重點在於:

    • 地基穩定性
    • 防水處理是否完善
    • 是否定期檢查牆體與結構 適當維護能大幅延長使用年限。

    Q5:水管屋內可以設廁所和廚房嗎?

    A:可以,但空間與排水配置需精密規劃。

    由於空間有限,若需設置衛浴與小型廚房,需採用:

    • 壁掛式馬桶與洗手台
    • 節能熱水器與小尺寸洗碗槽
    • 乾濕分離的設計 排水管線需於施工初期預留,避免事後修改困難。

    Q6:水管屋可以搬家或移動嗎?

    A:基本上可以,但需專業搬運協助。

    水管屋屬模組式建築,只要地基與結構設計允許,確實可藉由吊車與貨車進行移動。但需注意:

    • 管體重量與穩定性
    • 拆裝是否易於進行
    • 目標場地是否允許重新安裝 適合需要機動性空間者(如露營業者、展覽團隊)使用。

    Q7:水管屋施工需要多久?

    A:從預製到安裝最快 2~5 天可完成。

    若採用預鑄模組,並事先完成地基與管線配置,單一水管屋的裝設可在數日內完成,比傳統住宅快上許多。完整流程包含:

    • 地基與排水鋪設(1~2 天)
    • 管體吊裝與固定(半天~1 天)
    • 室內裝修與設備安裝(1~2 天)

    Q8:水管屋的價格大約是多少?

    A:依尺寸、設備與設計不同,價格約為 NT$30 萬~80 萬 不等。

    基本空殼體約 NT$20~30 萬,若加上隔熱層、空調、衛浴、傢俱等設備則視情況追加成本。相較於傳統建築,仍具備明顯價格優勢。


    Q9:水管屋適合哪種用途?

    A:以下為常見應用場景:

    • 民宿或露營區住宿單元
    • 旅遊景點觀景平台
    • 藝術展覽或創意工作坊
    • 個人小宅或工作室
    • 臨時辦公室、快閃空間 只要設計與法規允許,應用彈性相當廣泛。

    Q10:水管屋是否能客製化設計?

    A:可以,且彈性很高。

    業主可依需求調整長度、開窗位置、內部空間配置與外觀造型,打造符合自身品牌或生活風格的專屬空間。常見客製項目包括:

    • 外牆彩繪與品牌識別
    • 獨立空調與照明系統
    • 對接式模組擴建

     

    水管屋,開啟創意生活的第一步

    重新定義「住」的可能性,從水管屋開始

    在空間稀缺與房價高漲的時代,「家」不再只是磚牆與鋼筋構成的四四方方空間。越來越多設計師與青年族群選擇以 水管屋 為起點,打造屬於自己的 創意生活基地。這種以大型水泥管、鋼管或模組筒體組成的圓柱建築,正在台灣與全球掀起一股微型建築革命,挑戰傳統居住思維。

    為什麼選擇水管屋?

    1. 小空間、大想像

    水管屋外觀雖簡潔,但其圓弧內部卻富有無限可能。從簡約風格到工業風,甚至童話式裝潢,皆能透過創意設計打造出個人化居所。即使坪數不大,也能運用多功能傢俱、隱藏收納與光線配置創造開闊視覺感。

    2. 建造快速,預算可控

    相較於傳統建築動輒百萬起跳的造價,水管屋可控制在 NT$30 萬至 80 萬之間,適合剛起步的創業者、小資族與設計工作者。不僅成本低,建造期也短,從地基準備到完工僅需數日,是實現夢想的快速通道。

    3. 模組化結構,自由拼接

    水管屋具有高彈性模組化特性,可依需求橫向串接或垂直堆疊,發展成辦公空間、展覽館、民宿聚落等各種形式。這也讓創意生活不被限制於單一居所,而是一種可移動、可拓展的生活提案。


    水管屋的創意應用場景

    1. 個人小宅,展現生活態度

    對於重視個人空間與風格的青年而言,水管屋不只是「住」,更是自我表達的載體。透過牆面繪製、照明設計與選物佈置,打造出 Instagram 上最具特色的居住風格。

    2. 特色民宿,吸引打卡族群

    許多民宿業者看中水管屋的獨特性與成本優勢,建構水管屋聚落型住宿區,搭配山林、海景或夜景場域,不僅成為住宿,更是旅遊體驗的一環。

    3. 創意工作室,激發靈感能量

    內容創作者、手作設計師與藝術家可將水管屋設計為錄音空間、創作空間或靜思空間。封閉但不壓迫的圓形環境,反而激發更多創作靈感。

    4. 展覽空間與快閃店

    在市集、文創活動中,水管屋作為臨時展售單位,不僅吸睛,更能迅速安裝與拆卸,方便運輸與重複利用,實現低碳、循環設計理念。


    開啟水管屋生活的實用建議

    地點選擇與法規了解

    想設置水管屋,必須先了解所在地的建築法規,確認是否允許設置臨時建築或特殊結構。常見設置區域包含私人農地、營地、文創園區等。

    內部配置巧思

    由於空間有限,建議選用:

    • 多功能收納傢俱(如升降床、壁掛桌)
    • 直線照明與鏡面延伸視覺空間
    • 採光良好的窗型與玻璃門片

    基礎設施與舒適度提升

    為提升居住體驗,應預留水電管線配置,並做好隔熱、通風與防潮設計。例如:

    • 安裝遮陽棚與反射塗料
    • 增設排風扇與天窗
    • 使用防水地板與環保建材

    結語:水管屋,不只是建築,是生活態度的展現

    選擇水管屋,不僅是選擇一種住宅形式,更是對生活方式的重新詮釋。它代表著 自由、自主、創造與簡約,適合那些敢於挑戰傳統、追求個人風格與靈活空間應用的人。

    無論是作為起家厝的開端、創業夢想的試驗場,還是旅行中短暫休憩的角落,水管屋都是開啟創意生活的第一步。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結合設計與實用性的居住方式,或許,從一間水管屋開始,就是你故事的起點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狂賀!旅人空間設計粉絲專頁按讚數突破 18,000!

   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與肯定,未來我們將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創意設計與優質服務,與您一起打造更美好的空間體驗! 🎉🎉

     

    室內設計專欄  室內設計文章推薦   室內設計案例及文章 案例分享